长期饮用含糖饮料会增加哪些疾病

发布于 2025/06/21 07:16

长期饮用含糖饮料可能增加龋齿、肥胖症、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痛风等疾病风险。

1、龋齿

含糖饮料中的蔗糖、果糖等成分会被口腔细菌分解产酸,导致牙釉质脱矿。龋齿初期表现为牙齿表面白垩色斑块,进展后可形成龋洞。预防需减少含糖饮料摄入,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定期口腔检查。若已发生龋坏,可采用玻璃离子水门汀或复合树脂进行充填治疗。

2、肥胖症

含糖饮料提供过量空热量且饱腹感差,每日摄入超过200毫升可使体重增长风险显著上升。肥胖者常伴随血脂异常、睡眠呼吸暂停等症状。控制体重需限制含糖饮料,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配合有氧运动。重度肥胖可遵医嘱使用奥利司他胶囊等药物辅助治疗。

3、2型糖尿病

长期高糖摄入会导致胰岛素抵抗,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即可确诊。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伤口愈合缓慢。患者需严格控糖,监测血糖,必要时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或格列美脲片等降糖药。未及时控制可能引发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

4、非酒精性脂肪肝

果糖在肝脏转化为甘油三酯沉积,超声显示肝脂肪含量超过5%可诊断。早期表现为右上腹隐痛,进展期可能出现肝酶升高。治疗需戒断含糖饮料,补充水飞蓟素胶囊,严重者使用熊去氧胆酸片改善肝功能。

5、痛风

含糖饮料中的果糖代谢促进尿酸生成,血尿酸超过420μmol/L可能诱发关节红肿热痛。急性期可用秋水仙碱片缓解疼痛,慢性期需服用别嘌醇片控制尿酸。同时限制高嘌呤饮食,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促进排泄。

建议用无糖茶、柠檬水等替代含糖饮料,养成查看食品营养成分表的习惯。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定期体检监测血糖、尿酸等指标。若已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到内分泌科或消化内科就诊,避免自行购买药物治疗。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