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肾脏并发症有哪些

发布于 2025/06/25 11:34

机械通气可能引发的肾脏并发症主要有急性肾损伤、肾前性氮质血症、肾小管坏死、电解质紊乱和肾灌注不足。机械通气时胸腔内压升高可能影响肾脏血流动力学,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进而诱发上述并发症。

1、急性肾损伤

机械通气过程中正压通气可能减少静脉回流,导致心输出量降低和肾血流减少。急性肾损伤表现为血肌酐水平快速上升或尿量明显减少,可能伴有恶心、乏力等症状。治疗需调整通气参数,必要时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呋塞米注射液、托拉塞米片和碳酸氢钠注射液。

2、肾前性氮质血症

机械通气时胸腔内正压可能压迫下腔静脉,减少肾脏灌注。肾前性氮质血症主要表现为尿素氮与肌酐比值升高,但肾脏结构无实质性损害。治疗需优化液体管理,可使用生理盐水扩容,监测中心静脉压,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3、肾小管坏死

长时间低血压或肾缺血可能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患者可出现少尿或无尿,尿检可见颗粒管型和肾小管上皮细胞。治疗需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必要时使用多巴胺注射液改善肾血流,严重者需进行血液透析。

4、电解质紊乱

机械通气相关的呼吸性碱中毒可能继发低钾血症、低磷血症等电解质失衡。表现为肌无力、心律失常等症状。治疗需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补充电解质,如氯化钾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同时调整通气参数纠正酸碱失衡。

5、肾灌注不足

正压通气导致的心输出量下降可能引起肾脏低灌注。临床可表现为尿量减少、血肌酐缓慢升高。治疗需优化通气策略,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维持适当血容量,必要时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维持血压。

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应密切监测尿量、血肌酐和电解质水平。医护人员需定期评估液体平衡状态,避免过度利尿或液体负荷过重。对于存在基础肾脏疾病的患者,机械通气参数设置需更加谨慎,必要时请肾内科医师会诊。患者病情稳定后应逐步进行肾脏功能评估,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肾功能异常。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