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胶质瘤术后复发仍可通过综合治疗控制病情进展,但完全治愈概率较低。复发后的治疗方案主要有再次手术切除、放疗、靶向治疗、电场治疗、免疫治疗等,需根据肿瘤位置、分子病理特征及患者身体状况个体化选择。
恶性胶质瘤复发后的治疗需优先评估手术可行性。若肿瘤位于非功能区且边界相对清晰,二次手术可延长生存期,术后需联合辅助治疗。放疗对局部复发病灶具有抑制作用,尤其适用于无法二次手术者,但需注意放射性脑损伤风险。靶向治疗如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可抑制血管生成,缓解瘤周水肿;替莫唑胺胶囊等烷化剂药物可通过血脑屏障发挥抗肿瘤作用。电场治疗通过穿戴式设备产生低强度交变电场干扰肿瘤细胞分裂,适用于标准治疗失败后的维持治疗。免疫治疗如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正在临床试验阶段,可能激活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
复发后治疗效果与分子分型密切相关。IDH突变型患者预后优于野生型,MGMT启动子甲基化者对替莫唑胺更敏感。治疗过程中需定期复查头颅MRI监测疗效,出现头痛加重、癫痫发作等症状时应警惕肿瘤进展。营养支持对维持治疗耐受性至关重要,可补充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蛋清,必要时使用肠内营养粉剂。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家属应参与照护决策。参加临床试验可能获得新型治疗机会,但需充分评估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