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产后伤口可通过保持清洁、避免剧烈活动、合理饮食、按时换药、观察异常、穿着宽松衣物、禁止盆浴、心理疏导等方式护理。产后伤口护理不当可能导致感染、愈合延迟等问题,需严格遵循医嘱。
1、保持清洁
产后伤口需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洗,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会阴伤口可用碘伏稀释液消毒,剖宫产伤口需保持敷料干燥。清洗后需用无菌纱布轻轻蘸干水分,不可用力擦拭。若出现分泌物增多或异味,应及时就医排查感染。
2、避免剧烈活动
产后6周内应避免提重物、深蹲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剖宫产产妇还需减少腹部发力。日常活动以缓慢行走为主,禁止跑步或跳跃。伤口愈合期间过度活动可能导致缝线断裂、血肿形成,影响组织修复进程。
3、合理饮食
每日需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促进组织修复,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柑橘类水果增强免疫力。适量食用动物肝脏、菠菜等富含铁元素食物预防贫血。忌辛辣刺激及高糖食物,减少炎症反应风险。
4、按时换药
会阴伤口需每日更换消毒棉垫,剖宫产伤口敷料应遵医嘱2-3天更换。换药前需洗手消毒,使用医用镊子操作避免手部接触伤口。若发现敷料渗液过多、粘连伤口,需用生理盐水浸润后缓慢揭开。
5、观察异常
正常伤口应呈淡红色且逐渐变浅,如出现持续红肿、跳痛、发热或脓性分泌物,可能提示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体温超过38℃或伤口渗血超过月经量时,需立即就医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6、穿着宽松衣物
选择纯棉透气内衣减少摩擦,避免紧身裤压迫会阴伤口。剖宫产产妇可使用腹带支撑但不宜过紧,每日松解2-3次促进血液循环。衣物汗湿后需及时更换,保持伤口周围皮肤干燥。
7、禁止盆浴
产后6周内应选择淋浴清洁,水温不超过40℃。盆浴可能导致污水逆流引发子宫或伤口感染,尤其对于存在胎膜早破病史的产妇。淋浴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浴后需彻底擦干伤口周围。
8、心理疏导
伤口疼痛可能引发产后焦虑,可通过腹式呼吸训练缓解。家属应协助照料新生儿减轻产妇压力,必要时咨询心理医生。持续情绪低落伴伤口愈合延迟时,需排查产后抑郁症可能。
产后伤口护理期间应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采取侧卧位减轻伤口压力。定期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但需避开伤口疼痛期。哺乳时使用哺乳枕避免腹部受力,产后42天需返院复查伤口愈合情况。出现异常出血、发热或剧烈疼痛时须急诊处理,不可自行服用止痛药物掩盖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