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补液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处理。小儿肠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小儿肠炎患儿需要调整饮食结构,减轻胃肠负担。发病初期可暂停固体食物,改为米汤、稀粥等流质饮食。症状缓解后逐步过渡到面条、馒头等半流质食物,避免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母乳喂养的婴儿可继续哺乳,但母亲需注意饮食清淡。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可暂时改用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奶粉。
2、补液治疗
补液治疗是小儿肠炎的重要处理措施,可预防和纠正脱水。轻度脱水患儿可使用口服补液盐,按照说明书配比服用。中重度脱水或频繁呕吐的患儿需静脉补液治疗。补液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尿量、皮肤弹性等脱水指征。家长应注意少量多次喂服补液盐,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加重呕吐。
3、药物治疗
小儿肠炎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细菌性肠炎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肟颗粒、蒙脱石散等药物。病毒性肠炎以对症治疗为主,可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菌群。发热患儿可配合使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止泻药物需谨慎使用,避免抑制病原体排出。家长不可自行给患儿使用抗生素,需严格遵医嘱用药。
小儿肠炎患儿需保持充足休息,注意腹部保暖。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尿量、大便性状等变化,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尿量明显减少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恢复期应逐步增加饮食种类和量,避免过早恢复正常饮食。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餐具消毒,避免交叉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增减衣物,避免受凉加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