痒疹患者需注意皮肤清洁保湿、避免搔抓刺激、调整饮食结构、规范用药管理及定期复诊评估。痒疹是一种以剧烈瘙痒和丘疹结节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正确处理可减少复发风险。
1、皮肤护理
每日使用温水清洁患处,水温不超过40摄氏度,选择无皂基弱酸性沐浴产品。沐浴后3分钟内涂抹含尿素或神经酰胺的保湿霜,保持皮肤含水量。贴身衣物选用纯棉透气材质,避免化纤织物摩擦刺激。合并感染时可用稀释高锰酸钾溶液湿敷。
2、行为干预
修剪指甲至平滑状态,夜间可佩戴棉质手套防止无意识搔抓。采用拍打、冷敷替代抓挠缓解瘙痒,局部可外用薄荷脑冷却剂。建立瘙痒日记记录发作诱因,常见诱因包括汗液刺激、温度骤变、情绪波动等。压力过大时可通过正念冥想缓解。
3、饮食调整
限制高组胺食物如海鲜、发酵食品、热带水果的摄入。增加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鱼、亚麻籽,以及含槲皮素的苹果、洋葱等抗炎食物。避免饮酒及辛辣调料,发作期可试行低镍饮食,减少可可、坚果、罐头食品摄入。
4、药物管理
急性期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等第二代抗组胺药,顽固皮损可短期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慢性患者可尝试紫外线光疗,免疫调节剂如环孢素适用于广泛性病变。所有外用药涂抹后需充分按摩至吸收,两种药膏间隔使用需间隔30分钟以上。
5、监测随访
每月记录皮损面积和瘙痒评分,定期检测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病程超过6个月需进行皮肤病理活检排除淋巴瘤样痒疹。妊娠期患者应调整用药方案,儿童患者注意监测生长发育指标。合并糖尿病或甲状腺疾病需同步控制基础疾病。
痒疹患者应建立长期管理意识,冬季加强室内加湿避免干燥,夏季注意防晒降温。洗澡频率控制在每日1次,过度清洁会破坏皮肤屏障。选择宽松衣物减少摩擦,新购衣物先洗涤去除化学残留。保持规律作息与平和心态,突发剧烈瘙痒或皮损化脓时及时就医。适当进行游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皮肤微循环,但运动后需立即清洁汗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