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弱精症的主要原因有遗传因素、内分泌异常、生殖系统感染、精索静脉曲张等。弱精症通常表现为精子活力低下、前向运动能力不足,可能与睾丸生精功能障碍、激素水平失衡、病原体感染、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等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部分弱精症患者存在染色体异常或基因缺陷,如Y染色体微缺失可导致生精细胞发育异常。这类患者常伴有睾丸体积偏小、性激素水平紊乱,需通过基因检测明确诊断。对于遗传性因素引起的弱精症,可考虑采用辅助生殖技术如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术进行治疗。
2、内分泌异常
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功能紊乱会影响睾酮和促性腺激素分泌,常见于垂体瘤、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这类患者可能出现性欲减退、胡须稀疏等第二性征改变,需检查血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等指标。内分泌治疗可选用枸橼酸氯米芬片、十一酸睾酮软胶囊等药物调节激素水平。
3、生殖系统感染
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可诱发附睾炎、前列腺炎,导致精浆成分改变和活性氧堆积。患者常有尿频尿痛、会阴胀痛等症状,精液常规可见白细胞增多。针对感染性弱精症需使用盐酸多西环素片、阿奇霉素分散片等抗生素,配合维生素E软胶囊抗氧化治疗。
4、精索静脉曲张
精索静脉回流受阻会使睾丸局部温度升高,影响精子发生过程。患者站立时可见阴囊表面蚯蚓状曲张静脉,严重者可出现睾丸萎缩。轻度曲张可穿阴囊托带裤改善,重度需行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术后配合生精胶囊调理。
弱精症患者应避免长期接触高温环境,戒烟限酒并控制体重。饮食上多摄入牡蛎、坚果等富含锌硒食物,规律进行游泳、慢跑等有氧运动。建议每3-6个月复查精液质量,治疗期间保持适度性生活频率,配偶妊娠后仍需继续随访至孕1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