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正常并不代表肝脏完全没有问题,肝脏疾病早期可能不会引起肝功能异常。判断肝脏是否有问题需要通过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肝炎病毒筛查、肝脏弹性检测以及临床症状综合评估。
肝功能检查是评估肝脏健康的基础手段,但只能反映当前肝细胞损伤程度。部分早期肝硬化、脂肪肝或肝脏肿瘤患者可能出现肝功能指标正常的情况。影像学检查如B超、CT或磁共振能直观显示肝脏形态结构变化,发现脂肪浸润、占位性病变等异常。肝炎病毒筛查包括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检测,可明确是否存在病毒性肝炎感染。肝脏弹性检测通过测量肝脏硬度,对肝纤维化程度进行无创评估。临床症状如长期乏力、食欲下降、皮肤黄染、肝区隐痛等表现可能提示肝脏存在问题。
部分特殊肝脏疾病如肝豆状核变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等需要专项检查才能确诊。某些药物性肝损伤或酒精性肝病早期也可能表现为肝功能正常。遗传代谢性肝病如血色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疾病早期肝功能指标可能无明显异常。肝脏恶性肿瘤体积较小时可能不会影响肝功能,但通过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可早期发现。
建议每年进行常规体检时完善肝脏相关检查,有肝炎病毒感染风险或长期饮酒者应缩短筛查间隔。出现不明原因体重下降、腹胀、皮肤瘙痒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保持规律作息、控制酒精摄入、避免滥用药物有助于维护肝脏健康。超重人群需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减轻体重,预防脂肪肝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