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镜介入诊疗技术的麻醉方法主要有局部麻醉、全身麻醉、镇静镇痛麻醉三种方式。
1、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适用于简单的气管镜诊疗操作,如支气管肺泡灌洗、黏膜活检等。常用药物包括利多卡因喷雾或凝胶,通过咽喉部表面麻醉减轻患者不适。该方式操作简便、恢复快,但患者术中保持清醒,可能产生紧张情绪。麻醉范围局限在咽喉及气管黏膜,对呼吸循环影响小,适合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实施时需分次给药确保麻醉效果,注意防止局麻药过量导致毒性反应。
2、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适用于复杂的气管镜介入手术,如支架置入、激光治疗等。采用静脉复合麻醉或吸入麻醉,常用丙泊酚、瑞芬太尼等药物诱导,维持期可联合肌松药。能完全消除患者痛苦记忆,提供稳定操作条件,但需气管插管或喉罩通气支持。全身麻醉对呼吸抑制明显,术后需监测苏醒情况,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喉痉挛等并发症。适用于长时间手术或不能配合的儿童患者。
3、镇静镇痛麻醉
镇静镇痛麻醉介于前两者之间,使用咪达唑仑、芬太尼等药物实现清醒镇静。患者保留自主呼吸但处于嗜睡状态,对刺激反应减弱,适合中等时长的诊疗操作。需严密监测血氧和呼吸频率,备好拮抗剂纳洛酮。这种麻醉方式能减轻患者焦虑,同时降低呼吸抑制风险,但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需根据患者反应实时调整药物剂量。
选择麻醉方式需综合考虑诊疗项目时长、患者心肺功能及配合程度等因素。术前应完善气道评估,术中持续监测生命体征,术后观察麻醉恢复情况。建议患者术前禁食6-8小时,术后2小时内避免进食饮水,24小时内不宜驾驶或操作精密仪器。出现声音嘶哑、持续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