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主要是由什么导致的
发布于 2025/07/01 13:43
发布于 2025/07/01 13:43
白内障主要由晶状体蛋白质变性、代谢异常、紫外线损伤、遗传因素及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晶状体混浊导致视力下降是核心病理表现,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占临床多数。
晶状体随年龄增长逐渐硬化脱水,蛋白质氧化变性形成不可溶性聚集物。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显著上升,80岁以上者几乎均存在不同程度晶状体混浊。延缓进展需避免强光刺激并控制血糖血压。
长期紫外线B段辐射会诱发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加速蛋白质交联变性。高原地区及户外工作者发病率较高,佩戴防紫外线眼镜可降低30-50%发病风险。
糖尿病导致晶状体内山梨醇蓄积引发渗透性损伤,血糖每升高1mmol/L白内障风险增加10%。甲状腺功能减退、低钙血症等代谢紊乱均可干扰晶状体营养供给。
钝挫伤或穿透伤可直接破坏晶状体囊膜,导致房水渗透引发纤维增生。外伤性白内障可能急性发生,需通过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会使晶状体后囊下出现混浊,三硝基甲苯等化学物质接触也可导致中毒性白内障。发病后需立即停用相关药物并行裂隙灯检查。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裂隙灯检查,户外活动时佩戴UV400防护镜片。糖尿病患者应每3-6个月监测眼底,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在7%以下。已确诊者可通过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恢复视力,术后避免揉眼及剧烈运动。
上一篇 : 14岁孩子晚上咳嗽怎么办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