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可通过控制眼压、定期眼科检查、避免诱发因素、科学用眼习惯等方式预防。青光眼是一种以视神经损伤和视野缺损为特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早期预防尤为重要。
1、控制眼压
眼压升高是青光眼的主要危险因素,建议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每日饮水量分次摄入。高度近视、糖尿病患者应每半年监测眼压,眼压超过21mmHg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眼压药物如布林佐胺滴眼液、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等。避免衣领过紧、长时间低头等可能引起眼压波动的行为。
2、定期眼科检查
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进行眼底镜、眼压测量和视野检查。有青光眼家族史者需将筛查年龄提前至30岁。检查项目包括角膜厚度测量、前房角镜检查等,有助于发现早期青光眼结构性改变。若出现虹视、头痛等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
3、避免诱发因素
黑暗环境中长时间用眼会导致瞳孔散大诱发闭角型青光眼发作,建议夜间阅读保持适度照明。谨慎使用散瞳药物和阿托品类制剂,急性发作期需禁用。情绪激动、过度疲劳可能通过血管因素影响眼压,需保持规律作息和心理平衡。
4、科学用眼习惯
持续近距离用眼每40分钟应远眺5分钟,避免长时间俯卧阅读。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改善眼部微循环,但倒立、举重等可能升高眼压的运动需避免。饮食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B族的粗粮和深色蔬菜,限制咖啡因摄入。
青光眼预防需建立长期健康管理意识,尤其具有家族遗传倾向者应建立专属眼健康档案。日常注意观察视力变化,出现视物模糊、灯光周围出现彩虹圈等症状时须及时就诊。避免在未确诊情况下自行使用眼药水,规范佩戴太阳镜减少紫外线对视神经的损害,保持适度运动促进房水循环。建议糖尿病患者和高血压患者同步控制原发病,这些基础疾病可能加速青光眼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