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没什么危害不用管?劝你先搞清楚它的类型,再针对性处理

发布于 2025/06/26 19:37

血管里突然冒出个"小鼓包",真的可以当它不存在吗?最近遇到好几位朋友拿着体检报告来问:"医生说我有个血管瘤,但说不严重,这到底要不要紧?"先别急着松口气,血管瘤这个看似温柔的名字背后,可能藏着不同的"性格"呢!

一、血管瘤家族的三类"成员"

1、草莓状血管瘤

这种常见于婴幼儿的红色凸起,就像皮肤上长了颗小草莓。虽然90%会在学龄前自行消退,但长在眼周、口周等特殊部位时,可能影响视力或进食功能。

2、海绵状血管瘤

摸起来软软的像海绵,喜欢藏在肝脏、大脑等内脏器官里。多数人终身无症状,但长在颅内的可能突然破裂出血,那本《神经外科学》里就记载过因此引发的紧急病例。

3、蔓状血管瘤

这种扭曲增粗的血管团像个疯狂生长的藤蔓,常见于四肢。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造成局部疼痛、溃疡,运动时甚至能听到血管杂音。

二、体检发现血管瘤该怎么做

1、先做影像学检查

超声能看浅表血管瘤,MRI适合检查深部病灶。记得要保存好检查报告,方便对比变化。

2、记录变化特征

每月给瘤体拍照,注意大小、颜色、质地的改变。突然增大或颜色加深都要警惕。

3、特殊部位要当心

长在脊柱旁、眼眶内、关节处的血管瘤即使很小,也可能压迫神经,这种情况要特别关注。

三、这些情况必须及时就医

1、瘤体突然增大或疼痛

一周内体积明显变化,或出现持续刺痛感,可能提示内部出血。

2、伴随异常症状

头晕、视力模糊、肢体无力等神经症状,可能意味着颅内血管瘤出现问题。

3、皮肤表面出现溃疡

血管瘤表面破溃流血不止,容易引发感染,需要专业处理。

四、日常管理的三大原则

1、避免外力刺激

不要用力揉搓或挤压瘤体,健身时注意避开相关部位。

2、控制血压波动

血压骤升可能增加血管瘤破裂风险,尤其要避免情绪激动。

3、定期随访复查

无症状的血管瘤建议每6-12个月复查一次,就像汽车需要年检一样重要。

那位坚持每年复查肝脏血管瘤的张阿姨,就是在第五年的检查中发现病灶增大,及时处理避免了危险。记住,对待血管瘤既不能过度紧张,也不能完全放任。现在就去翻翻你的体检报告,如果有血管瘤记录,记得按上述方法做好健康管理吧!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