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输液危害危害大?要人命儿科更是重灾区

发布于 2019/04/28 13:44

过度输液危害较大,当输入体内的液体中含有不溶性微粒,很可能会因为这种物质将会堵塞毛细血管,还可能导致药物过多的吸收,使身体的肾脏受到损伤。所以经常过度输液危害较大。特别对于年幼的儿童,如现实生活中急诊科等科室随处可见“吊瓶森林”,静脉输液仍然是很多基层医生治疗的首选。但是儿童的体质本身较弱,并且肾脏都在处于发育期的状态,如果过度输液危害,很可能使肾脏早起出现肾衰竭问题。

儿科成过度输液重灾区,一些基层医院发现,输液给药方法几乎成为医生认可的首选给药方法。目前,市场上输液产品主要为:葡萄糖、氯化钠、葡萄糖氯化钠和甲硝唑4种产品。儿科、急诊科等已成过度输液重灾区,过度输液不是救命,是害命。因为在长期以药养医机制的惯性驱动下,虽然输液本身并不盈利,但却是使用抗生素、维生素和昂贵辅助药的主要途径。近年来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加成之后,公立医院对医生使用抗生素进行了严格控制,但一些社区服务中心、私立医院和诊所仍然存在依靠过度输液盈利问题。另外,一些基层医生诊疗水平有限,对疾病的判断不准,也导致过度输液的发生。

并且专家指出,输液滥用的弊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输入体内的液体中含有不溶性微粒,这种微粒进入到血液后,会随着血液走遍全身,可能会堵塞毛细血管,并且更加容易出现肾衰竭等问题。由于一些中药注射剂里的杂质比较多,纯度难以保证,这些杂质输入患者血液内后,有可能让血液里的红细胞被破坏,甚至影响患者的肾功能,严重的话还会造成患者发生严重的药物反应,还可能导致患者产生严重耐药性,最终“无药可用”。

因此,我国建议到,建立基层易滥用、毒副作用较大、不良反应较多的药品清单,对这些药品的使用进行严格控制。对于基层医疗机构一些不需要输液治疗的常见多发病,可以通过医保拒付等手段对其进行调控。提高群众的健康素养,让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的观念深入人心。这样也可以多人民群众的身体更有保障。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