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湿疹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红斑、丘疹、渗出和瘙痒,急性湿疹与慢性湿疹的区别在于皮损形态和病程长短。儿童湿疹主要有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慢性湿疹三种类型,通常由遗传因素、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免疫异常、环境刺激等原因引起。
1、急性湿疹症状
急性湿疹起病急骤,皮损以红斑、丘疹、水疱为主,水疱破溃后会出现糜烂面并有明显渗出。患儿常因剧烈瘙痒而搔抓,导致皮损加重或继发感染。急性湿疹多对称分布于面颊、额部、头皮等部位,可能与环境过敏原接触、食物过敏等因素有关。治疗需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氧化锌软膏、地奈德乳膏等药物控制炎症。
2、亚急性湿疹症状
亚急性湿疹介于急性与慢性之间,皮损以红色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渗出减少但仍可见轻度水肿。瘙痒程度较急性期有所减轻,但患儿仍会因搔抓导致皮损迁延不愈。该阶段可能与持续接触刺激物、皮肤屏障修复延迟有关。可遵医嘱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他克莫司软膏等药物,并配合保湿霜修复皮肤屏障。
3、慢性湿疹症状
慢性湿疹病程超过3个月,表现为皮肤增厚、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或减退,伴有明显干燥和脱屑。瘙痒呈阵发性,夜间尤为明显。长期搔抓可导致皮肤皲裂或继发感染。慢性湿疹多与遗传性皮肤屏障缺陷、免疫调节异常等内在因素相关。治疗需长期使用保湿剂,必要时遵医嘱应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吡美莫司乳膏等药物。
4、急性与慢性区别
急性湿疹以渗出性炎症为主,病程短且症状剧烈;慢性湿疹以皮肤增生性改变为主,病程迁延且症状顽固。急性湿疹皮损边界不清,慢性湿疹皮损边界相对清晰。急性期治疗以抗炎止痒为主,慢性期需注重皮肤屏障修复。两者可能交替出现或相互转化,需根据临床表现调整治疗方案。
5、特殊部位表现
面部湿疹多表现为对称性红斑、脱屑;耳部湿疹常见耳后皱襞处裂痕;四肢屈侧湿疹呈苔藓样变;尿布区湿疹可能与摩擦、潮湿刺激有关。不同部位湿疹的治疗需考虑局部解剖特点,如面部慎用强效激素,皱褶部位需注意预防真菌感染。家长应每日检查患儿全身皮肤,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家长应注意保持患儿皮肤清洁湿润,洗澡水温不超过37摄氏度,使用无皂基清洁剂。穿着纯棉宽松衣物,避免羊毛等刺激性材质。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避免接触尘螨、宠物皮屑等过敏原。记录饮食日记排查食物过敏,必要时进行过敏原检测。若皮损出现化脓、发热等感染征象,应立即就医。定期复诊评估病情,避免自行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