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休克可能由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分布性休克、梗阻性休克等原因引起,需立即就医处理。休克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所导致的以微循环障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1、低血容量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可能与严重外伤出血、消化道大出血、大面积烧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湿冷、脉搏细速、尿量减少等症状。治疗需快速补液扩容,可选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羟乙基淀粉注射液等静脉输注,同时针对出血原因进行止血处理。日常需警惕脱水风险,高温环境及时补充电解质。
2、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可能与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炎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等症状。治疗需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可遵医嘱使用多巴酚丁胺注射液、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等血管活性药物,必要时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存在心血管基础疾病者应定期监测心功能。
3、分布性休克
分布性休克可能与严重感染、过敏反应、神经损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潮红、脉压差增大、早期尿量正常等症状。脓毒症休克需使用注射用美罗培南等广谱抗生素,过敏性休克需立即肌注肾上腺素注射液。日常需预防感染,过敏体质人群应随身携带急救药物。
4、梗阻性休克
梗阻性休克可能与肺栓塞、心包填塞、张力性气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突发胸痛、咯血、奇脉等症状。肺栓塞需使用注射用阿替普酶溶栓,心包填塞需紧急心包穿刺引流。长期卧床或术后患者应预防静脉血栓,突发呼吸困难需警惕栓塞可能。
休克属于危及生命的急症,发病后应立即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记录症状出现时间与诱因。恢复期需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饮食选择易消化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蒸蛋等,避免突然改变体位。有休克病史者应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定期复查基础疾病控制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