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巨细胞病毒传播途径有哪些

发布于 2025/07/03 16:17

人巨细胞病毒主要通过母婴传播、密切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器官移植传播等途径感染。人巨细胞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感染后可能引起发热、乏力、肝脾肿大等症状,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

1、母婴传播

母婴垂直传播是人巨细胞病毒的重要传播途径,包括宫内感染、产道感染和哺乳感染。孕妇感染后可通过胎盘将病毒传给胎儿,导致先天性感染。新生儿经产道分娩时接触带毒分泌物,或通过母乳喂养时摄入含病毒乳汁,均可造成围产期感染。先天性感染可能引起胎儿生长受限、黄疸、听力损伤等后果。

2、密切接触传播

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唾液、尿液等体液中,通过共用餐具、亲吻等密切接触传播。托幼机构中儿童间可通过玩具等物品接触传播,家庭成员间可通过日常接触传播。免疫功能正常者多表现为隐性感染,但病毒可长期潜伏于体内,在免疫力下降时重新激活。

3、性接触传播

病毒存在于生殖道分泌物中,可通过性行为传播。男性感染者精液中可长期排出病毒,女性宫颈分泌物中也可检出病毒。多性伴侣、无保护性行为会增加感染风险。原发性感染多见于青少年和年轻成人,常表现为单核细胞增多症样表现。

4、血液传播

输血或使用血制品可能传播人巨细胞病毒,特别是免疫功能低下的受血者感染风险较高。病毒可在白细胞中潜伏,未经灭活处理的血液制品可能含有活病毒。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接受血清学阳性供体的造血干细胞时,可能发生病毒再激活。

5、器官移植传播

实体器官移植时,接受血清学阳性供体的器官可能导致受体感染。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会显著增加感染风险,可能引起肺炎、胃肠炎等严重并发症。移植前进行供受体血清学筛查,对高风险患者采取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降低感染风险。

预防人巨细胞病毒感染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不共用个人物品。孕妇应定期产检,发现感染及时干预。免疫功能低下者应避免接触儿童分泌物,必要时可进行血清学检测。出现持续发热、乏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根据情况使用更昔洛韦注射液、缬更昔洛韦片、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但须严格遵医嘱使用。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