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水肿是指因心脏功能障碍导致静脉回流受阻、水钠潴留引起的组织间隙液体积聚。主要症状包括下肢对称性凹陷性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活动后心悸等,严重时可出现胸腔积液或腹水。
1、下肢对称性凹陷性水肿
水肿通常从足踝部开始,呈对称性分布,按压后出现明显凹陷且恢复缓慢。这与静脉高压导致毛细血管滤过压升高有关,长期卧床者水肿可能首先出现在骶尾部。患者常伴下肢沉重感,午后加重,晨起减轻。
2、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加诱发肺淤血,表现为夜间突然憋醒、需坐起缓解,可能伴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听诊可闻及双肺底湿啰音,与左心衰竭导致的肺毛细血管压升高直接相关。
3、活动后心悸
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时,轻微活动即可引发心率代偿性加快,患者自觉心跳剧烈伴气促。常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等基础心脏疾病,心电图可能显示心律失常或ST-T改变。
4、颈静脉怒张
右心衰竭时可见颈静脉充盈度增加,坐位时颈静脉搏动点超过胸骨角垂直距离3厘米以上。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是特征性表现,提示中心静脉压显著升高。
5、胸腔积液与腹水
晚期可出现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以右侧多见;腹水多呈漏出液性质。这些症状与体循环静脉压持续升高、淋巴回流障碍有关,超声检查可见液体暗区,需与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等鉴别。
日常需限制钠盐摄入至每日3克以下,监测体重变化,避免长时间站立。若出现水肿进行性加重、尿量减少或呼吸困难,应立即进行心脏超声、BNP检测等评估。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利尿剂,同时控制原发心脏病,严重者可考虑心脏再同步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