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病发时一般不会影响嗅觉功能。耳石症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俗称,主要表现为头部位置变化时出现的短暂眩晕,通常与嗅觉异常无直接关联。
耳石症的核心症状是体位性眩晕,当头部快速移动至特定位置时,耳石器内的碳酸钙结晶脱落并刺激半规管,诱发强烈旋转感,伴随眼球震颤、恶心呕吐等前庭症状。这些症状持续时间短,多数在1分钟内自行缓解,且不会造成嗅觉神经或嗅觉传导通路的损伤。嗅觉功能依赖于嗅黏膜、嗅神经及大脑嗅觉中枢的完整性,其病理机制与耳石器异常无关。
极少数情况下,若患者同时合并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或颅脑外伤等疾病,可能因鼻腔阻塞、嗅神经受压等继发因素出现暂时性嗅觉减退。但这类嗅觉改变并非耳石症本身导致,需通过鼻内镜、颅脑影像学等检查明确病因。耳石症的确诊主要依靠变位试验,如Dix-Hallpike试验或滚转试验,治疗以耳石复位手法为主,必要时辅以前庭康复训练。
若耳石症患者出现持续嗅觉障碍,建议及时排查鼻腔病变、神经系统疾病等其他病因。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突然转头或弯腰动作,眩晕发作时保持静卧至症状消失,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改善内耳微循环。饮食需限制高盐高脂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耳石代谢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