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需注意隔离防护、症状监测、合理用药、饮食调整及环境管理。该病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鼻塞等,多数可自愈,但需警惕并发症。
1、隔离防护
患儿应居家休息,避免与其他人密切接触,尤其是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场所。家长接触患儿前后需规范洗手,患儿使用过的餐具、毛巾等物品应单独清洗消毒。呼吸道分泌物需用纸巾包裹后丢弃,减少飞沫传播风险。
2、症状监测
家长需每日监测体温变化,观察有无持续高热、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异常表现。若出现耳痛、面部肿胀提示可能并发中耳炎或鼻窦炎,喘息或呼吸困难需警惕毛细支气管炎。记录症状变化有助于医生判断病情进展。
3、合理用药
须严格遵医嘱使用药物,避免自行服用抗生素。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可用于退热,小儿伪麻美芬滴剂缓解鼻塞流涕,氨溴索口服溶液帮助稀释痰液。禁止使用阿司匹林等水杨酸类药物,以防瑞氏综合征风险。
4、饮食调整
给予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果蔬汁等,少量多次补充水分。避免辛辣刺激及过硬食物,咳嗽剧烈时可饮用适量蜂蜜水缓解咽部不适。母乳喂养婴儿应继续哺乳,增加喂养频次保证营养摄入。
5、环境管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度维持在50%-60%有助于呼吸道湿润。避免接触烟雾、粉尘等刺激物,夜间可抬高床头30度减轻鼻塞。衣物被褥需根据体温变化及时增减,出汗后及时更换防止受凉。
患病期间应保证充足睡眠,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饮食可逐步添加鸡蛋羹、瘦肉粥等易消化高蛋白食物。若发热超过3天无缓解、出现拒食或尿量减少,须立即就医。平时可通过接种流感疫苗、勤洗手等措施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