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睾平滑肌肉瘤与附睾横纹肌肉瘤的主要区别在于组织来源、病理特征及预后。附睾平滑肌肉瘤起源于平滑肌细胞,生长缓慢且转移概率较低;附睾横纹肌肉瘤源自横纹肌细胞,恶性程度高且易早期转移。
1、组织来源
附睾平滑肌肉瘤由附睾管壁的平滑肌细胞恶变形成,属于间叶组织肿瘤。附睾横纹肌肉瘤则来源于胚胎期残留的横纹肌母细胞,属于高度恶性的软组织肉瘤,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2、病理特征
显微镜下观察,平滑肌肉瘤细胞呈梭形,排列成束状,胞质嗜酸性强,核分裂象较少。横纹肌肉瘤细胞形态多样,可见蝌蚪样或带状细胞,胞质内偶见横纹结构,核分裂活跃且异型性显著。
3、临床表现
平滑肌肉瘤多表现为附睾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病程可达数月甚至数年。横纹肌肉瘤进展迅速,肿块质地较硬,可能伴有阴囊皮肤红肿或疼痛,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出现远处转移。
4、影像学差异
超声检查中,平滑肌肉瘤多呈均匀低回声团块,边界较清晰。横纹肌肉瘤常表现为混杂回声,边界模糊,可能伴有坏死液化区。增强CT或MRI可进一步显示横纹肌肉瘤对周围组织的浸润性生长特征。
5、治疗与预后
平滑肌肉瘤以手术广泛切除为主,术后辅助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概率。横纹肌肉瘤需采用手术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常用化疗药物包括长春新碱注射液、环磷酰胺片等。横纹肌肉瘤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平滑肌肉瘤。
患者发现附睾肿块应及时就医,通过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明确病理类型。术后需定期复查超声、胸片及肿瘤标志物,监测复发或转移。日常避免阴囊外伤,保持局部清洁,出现肿胀或疼痛加重需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