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手腕粉碎性骨折可通过手法复位外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药物治疗、康复训练、饮食调理等方式治疗。手腕粉碎性骨折通常由跌倒、骨质疏松、暴力撞击、病理性骨折、交通事故等原因引起。
1、手法复位外固定
适用于骨折移位较轻且关节面未严重受损的情况。医生通过手法将骨折端复位后,采用石膏或支具进行外固定,固定时间通常为4-6周。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避免过早活动导致复位失败。外固定期间需保持患肢抬高,观察手指血运和感觉变化。
2、切开复位内固定
适用于骨折严重移位、关节面塌陷或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情况。手术通过钢板螺钉、克氏针等内固定器材直接固定骨折端,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术后需预防伤口感染,定期换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等预防感染。
3、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镇痛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疼痛,配合碳酸钙D3片、阿仑膦酸钠片等抗骨质疏松药物促进骨折愈合。中药方面可选用伤科接骨片、云南白药胶囊等活血化瘀类药物。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4、康复训练
骨折稳定后应在康复师指导下逐步进行腕关节屈伸、旋转等被动和主动活动,配合热敷、超声波等物理治疗防止关节僵硬。康复早期以不引起疼痛为度,后期可逐渐增加抗阻训练恢复肌力。训练需循序渐进,避免暴力牵拉造成二次损伤。
5、饮食调理
骨折愈合期需保证充足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牛奶等,同时补充富含维生素D的深海鱼、动物肝脏及钙含量高的豆制品、绿叶蔬菜。避免高盐、高糖饮食影响钙质吸收,戒烟限酒以防延缓骨愈合。可适量补充蛋白粉或维生素D制剂,但需在营养师指导下进行。
老年人手腕粉碎性骨折后需注意患肢保暖,避免受凉导致血液循环不良。日常活动时需有家属陪伴防止再次跌倒,居家环境应移除地毯等易绊倒物品。定期复查评估骨折愈合进度,若出现患肢肿胀加剧、皮肤发紫或感觉异常需立即就医。康复期间可进行握力球等温和锻炼,但禁止提重物或支撑身体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