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引起的吐血可通过禁食禁水、静脉补液、药物治疗、内镜下止血、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消化道出血通常由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等原因引起。
1、禁食禁水
消化道出血急性期需立即禁食禁水,避免食物刺激加重出血。患者应保持绝对卧床,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家属需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若出现意识模糊、四肢湿冷等休克表现,应立即就医。
2、静脉补液
通过静脉输注生理盐水、葡萄糖等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输注血浆或红细胞悬液纠正贫血。补液速度需根据出血量调整,避免过快导致心肺负荷过重。老年患者或合并心脏病者需在心电监护下进行。
3、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抑制胃酸分泌,云南白药胶囊促进止血,凝血酶冻干粉局部止血。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者可静脉滴注注射用生长抑素降低门静脉压力。用药期间需观察有无皮疹、心悸等不良反应。
4、内镜下止血
胃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后,可采用钛夹夹闭血管、氩离子凝固术或硬化剂注射止血。术后需继续禁食24-48小时,逐步过渡至流质饮食。内镜治疗对溃疡性出血有效率较高,但食管静脉曲张可能需多次治疗。
5、手术治疗
对于大出血或内镜治疗无效者,可能需行胃大部切除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等外科手术。术后需加强营养支持,预防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恶性肿瘤引起的出血需结合肿瘤分期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消化道出血患者恢复期应从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低纤维软食,避免辛辣刺激及过热食物。可适量进食山药粥、藕粉等保护胃黏膜的食物。日常需戒烟酒,规律作息,避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定期复查胃镜监测病情变化,若出现黑便、头晕等症状需及时就诊。长期贫血者可遵医嘱服用琥珀酸亚铁片等补铁药物,配合维生素C的橙汁等食物促进铁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