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艾滋病主要有避免高危性行为、使用安全套、不共用注射器、及时进行暴露后预防、定期检测等方法。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采取科学防护措施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1、避免高危性行为
减少多性伴、无保护性行为等高风险活动是预防艾滋病的关键。艾滋病病毒可通过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传播,与感染者发生无保护性行为时感染概率较高。建议保持固定性伴侣,避免与健康状况不明的对象发生关系。若存在高危行为,应在窗口期后及时进行艾滋病检测。
2、使用安全套
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能有效阻断病毒传播。乳胶或聚氨酯材质的安全套可物理阻隔体液交换,降低性传播风险。需注意全程规范使用,避免滑脱或破裂。安全套对预防其他性传播疾病如梅毒、淋病等也有显著效果。
3、不共用注射器
静脉吸毒者共用针具是血液传播的高危途径。艾滋病病毒在未消毒的注射器中可存活较长时间,共用针具会导致病毒直接入血。应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吸毒人群可通过美沙酮替代治疗降低风险。医疗机构需严格执行医疗器械消毒规范。
4、暴露后预防
发生高危暴露后72小时内可使用阻断药物。暴露后预防方案通常包含替诺福韦、拉米夫定等抗病毒药物组合,需连续服用28天。适用于职业暴露或非职业暴露情况,越早用药效果越好。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
5、定期检测
高危人群每3-6个月进行HIV抗体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目前有酶联免疫法、快速检测试纸等多种筛查手段,窗口期后检测结果准确。确诊需通过免疫印迹试验。早期诊断可及时开展抗病毒治疗,有效控制病情进展。
日常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免疫力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均衡,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规律运动增强体质;避免过度疲劳。若存在持续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护人员、警察等职业暴露高风险人群需定期接受防护培训,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母婴传播阻断措施可使感染孕妇分娩健康婴儿的概率超过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