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把口腔肉戳破了可通过清水漱口、局部冷敷、使用药物、调整刷牙方式、就医处理等方式改善。口腔黏膜破损通常由刷牙力度过大、牙刷毛过硬、口腔炎症、外伤、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1、清水漱口
口腔黏膜破损后应立即用清水或淡盐水漱口,帮助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细菌,减少感染概率。避免使用刺激性漱口水,以免加重疼痛。漱口时动作轻柔,不要用力过猛。若儿童发生类似情况,家长需监督其正确漱口。
2、局部冷敷
用干净的毛巾包裹冰块对破损处进行冷敷,每次5-10分钟,可缓解疼痛和肿胀。冷敷时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若破损面积较大或出血不止,应及时停止冷敷并就医。
3、使用药物
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口腔溃疡散、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西地碘含片等药物。口腔溃疡散能促进黏膜修复,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可预防感染,西地碘含片具有消炎作用。使用前需清洁双手,避免污染药物。
4、调整刷牙方式
选择软毛牙刷,刷牙时力度适中,采用巴氏刷牙法上下轻刷。避免横向用力刷牙,减少对口腔黏膜的刺激。刷牙时间控制在2分钟,每天至少刷牙两次。家长应帮助儿童掌握正确刷牙方法。
5、就医处理
若伤口较深、出血不止或出现化脓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医生可能会进行清创缝合,或开具抗生素预防感染。糖尿病患者或凝血功能异常者更需警惕伤口不愈风险,发现问题应尽早就医。
日常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及时漱口。饮食宜清淡,避免过硬、过辣食物刺激伤口。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出现持续疼痛、肿胀加重或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定期更换牙刷,每3个月更换一次,避免细菌滋生。培养正确的刷牙习惯,预防口腔黏膜损伤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