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可通过头颅CT、头颅MRI、脑血管造影、血液检查、心电图等方法确诊。脑中风通常由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糖尿病、吸烟等因素引起,表现为突发头痛、肢体麻木、言语不清、意识障碍等症状。
1、头颅CT
头颅CT是诊断脑中风的首选检查方法,能够快速区分缺血性脑中风和出血性脑中风。缺血性脑中风在CT上表现为低密度影,出血性脑中风则表现为高密度影。头颅CT检查无创且快速,适合急诊情况下使用。对于疑似脑中风患者,应尽快完成头颅CT检查以明确诊断。
2、头颅MRI
头颅MRI对脑组织的分辨率高于CT,能够更早发现缺血性脑中风的病灶。弥散加权成像可在发病后数分钟内显示缺血区域,灌注加权成像可评估脑血流情况。MRI还可清晰显示脑干和小脑的病变,弥补CT的不足。但MRI检查时间较长,不适合病情危重的患者。
3、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脑血管的形态和血流情况,是诊断脑血管病变的金标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发现动脉狭窄、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病变。脑血管造影属于有创检查,存在一定风险,通常在其他检查无法明确诊断时采用。
4、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有助于评估脑中风的危险因素和鉴别诊断。血常规可排除感染性疾病,凝血功能检查可指导抗凝治疗,血糖检测可发现糖尿病。血液检查简单易行,是脑中风诊断的常规辅助手段。
5、心电图
心电图可发现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这些是心源性脑栓塞的重要原因。动态心电图监测可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对于疑似心源性脑栓塞的患者,应进行心电图检查以明确病因。心电图检查无创、便捷,是脑中风病因诊断的重要方法。
脑中风确诊后应及时治疗,日常生活中需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限酒,保持适度运动。饮食以低盐、低脂、高纤维为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定期复查相关指标,遵医嘱服药,避免脑中风复发。出现疑似脑中风症状时应立即就医,争取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