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病人可通过调整饮食、定时排尿、盆底肌训练、使用辅助器具、药物治疗等方式护理。尿失禁可能与盆底肌松弛、神经系统损伤、泌尿系统感染、前列腺增生、糖尿病等因素有关。
1、调整饮食
减少摄入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品,避免加重膀胱刺激。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预防便秘导致的腹压增高。控制每日饮水量,分次少量饮用,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引发尿急。
2、定时排尿
建立规律的排尿习惯,每2-3小时主动排尿一次,逐渐延长间隔时间。排尿时采取放松姿势,避免用力挤压腹部。夜间可设置闹钟提醒,减少尿床发生概率。
3、盆底肌训练
通过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肉力量,每日重复进行收缩-保持-放松的循环练习。训练时可配合生物反馈治疗仪辅助监测肌肉收缩强度。坚持3-6个月可改善压力性尿失禁症状。
4、使用辅助器具
男性患者可选择尿套式集尿器,女性可使用吸水护垫或内置式卫生棉条。重度失禁者可配备便携式坐便椅,外出时穿戴防漏尿裤。护理人员需定期检查皮肤状况,预防尿疹和压疮。
5、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片缓解膀胱过度活动,盐酸米多君片改善尿道括约肌功能。中成药如缩泉胶囊可温肾固涩,适用于急迫性尿失禁。使用药物期间需监测口干、便秘等不良反应。
尿失禁患者应选择棉质透气内衣,每日清洗会阴部并保持干燥。进行适度散步、游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提重物和剧烈跳跃。家属需协助记录排尿日记,包括漏尿次数、诱因和尿量,复诊时提供给医生参考。若出现发热、血尿或持续加重,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