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翅虫皮炎是否严重主要取决于皮损范围与是否继发感染。隐翅虫皮炎是接触隐翅虫毒液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轻症表现为局部红斑、灼痛,重症可能出现水疱、糜烂或全身症状。
皮损范围较小且未破溃时,症状通常较轻。皮肤接触毒液后会出现条索状红斑,伴有烧灼感或刺痛,3-5天可自行消退。此时可用生理盐水冲洗患处,外涂炉甘石洗剂缓解症状,避免搔抓防止毒液扩散。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有助于恢复,一般不会留下明显瘢痕。
皮损面积较大或继发细菌感染时可能较严重。毒液量多会导致密集水疱、表皮坏死,伴随剧烈疼痛或发热。搔抓后易引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形成脓疱或蜂窝织炎。需及时就医清除坏死组织,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口服氯雷他定片缓解过敏反应。严重感染者需静脉注射头孢呋辛钠等抗生素治疗。
隐翅虫皮炎患者应避免直接拍打虫体,接触毒液立即用肥皂水清洗。外出穿长袖衣物,卧室安装纱窗减少虫体侵入。出现大面积皮损、化脓或发热时须立即就诊,延误治疗可能加重皮肤损伤或引发全身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