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膜性肠炎治疗前需注意避免自行用药、及时就医检查、调整饮食结构、预防脱水和观察症状变化。伪膜性肠炎是由艰难梭菌感染引起的结肠炎症,典型表现为腹泻、腹痛及发热,严重时可导致伪膜形成。
1、避免自行用药
未经医生指导使用抗生素可能加重肠道菌群紊乱,尤其是广谱抗生素如克林霉素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等。伪膜性肠炎患者需在确诊后严格遵医嘱停用或更换抗生素,不可擅自服用止泻药如蒙脱石散,以免掩盖病情。
2、及时就医检查
出现水样便、腹部绞痛或发热时,应尽快进行粪便艰难梭菌毒素检测或结肠镜检查。早期诊断有助于医生选择针对性治疗方案,如口服万古霉素颗粒或非达霉素片,延误治疗可能引发中毒性巨结肠等并发症。
3、调整饮食结构
治疗前需暂停乳制品和高纤维食物,改为低渣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减少肠道刺激。若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电解质溶液或短肽型肠内营养粉,避免进食辛辣、油腻食物加重腹泻。
4、预防脱水
频繁腹泻会导致电解质丢失,需少量多次饮用含钠、钾的补液盐溶液,观察尿量和口渴程度。老年患者或合并慢性病者更需监测血压和心率,出现头晕、少尿等脱水表现时应立即就医静脉补液。
5、观察症状变化
记录排便频率、性状及伴随症状,若出现血便、持续高热或意识改变,提示病情进展。住院患者需实施接触隔离,家属护理前后应规范洗手,防止艰难梭菌孢子传播引发院内感染。
伪膜性肠炎患者治疗期间需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氧化锌软膏。恢复期逐步增加饮食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如苹果泥、燕麦片,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粪便常规及毒素检测,直至症状完全缓解且检测转阴,防止复发。家庭成员应注意分餐制,对患者衣物、餐具进行煮沸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