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可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三种方法诊断。肠易激综合征可能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
1、病史采集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症状特征、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表现,重点了解腹痛与排便的关系、粪便性状变化等。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需符合罗马IV标准,即反复腹痛平均每周至少1天,持续3个月以上,且与排便相关或伴随排便频率、粪便性状改变。病史采集有助于排除炎症性肠病、肠结核等器质性疾病。
2、体格检查
通过腹部触诊评估压痛部位与程度,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通常无固定压痛或反跳痛,但可能触及肠管痉挛。听诊肠鸣音可辅助判断胃肠蠕动情况。体格检查需关注有无贫血、消瘦等报警症状,若存在需进一步排查器质性疾病。部分患者可能因内脏高敏感性出现腹部轻压痛的体征。
3、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
血常规、粪便隐血试验可初步筛查感染或炎症。结肠镜检查能直观观察结肠黏膜,排除肿瘤、息肉等病变。对于腹泻型患者可能需进行乳糖氢呼气试验或粪便钙卫蛋白检测。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或CT主要用于鉴别诊断,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通常无结构性异常。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日常需保持规律饮食,避免摄入产气食物或刺激性食物,适当补充膳食纤维。建议通过饮食日记记录症状与食物的关联性,配合适度运动和心理调节。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便血、体重下降等报警症状,应及时复诊调整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