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折病人可通过卧床休息、佩戴支具、营养补充、康复训练、定期复查等方式保养。脊柱骨折可能与外伤、骨质疏松、肿瘤转移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1、卧床休息
急性期需严格卧床2-8周,选择硬板床保持脊柱中立位。翻身时采用轴线翻身法避免扭转,可在腰背部垫软枕维持生理曲度。长期卧床者每2小时更换体位预防压疮,同时进行踝泵运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2、佩戴支具
稳定型骨折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脊柱矫形器,胸腰段骨折多选用三点式支具。每日佩戴时间控制在6-8小时,卧床时解除支具。支具内层穿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定期调整松紧度确保既不过紧影响呼吸,也不过松失去固定作用。
3、营养补充
每日需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奶促进骨痂形成,补充维生素D3钙片改善骨密度。多食西蓝花、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K的蔬菜水果帮助钙质沉积。避免高盐饮食及碳酸饮料,限制咖啡因摄入以防钙质流失。
4、康复训练
伤后4-6周开始腰背肌等长收缩训练,8周后逐步增加五点支撑法、飞燕式等动作。物理治疗师指导下使用悬吊带进行减重训练,水中运动可减轻关节负荷。训练强度以不引发疼痛为度,避免弯腰搬重物等危险动作。
5、定期复查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需行X线或CT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若出现下肢麻木、大小便失禁等神经症状需立即就诊。骨质疏松患者应每年进行骨密度检测,必要时使用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等抗骨松药物。
脊柱骨折恢复期需保持每日30分钟日照促进维生素D合成,睡眠时采用仰卧位配合膝下垫枕。三个月内禁止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乘车时系好安全带避免颠簸。心理上可通过正念冥想缓解焦虑,家属应协助记录疼痛变化及二便情况。建议每餐包含深色蔬菜和乳制品,持续补钙至骨折后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