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小夹板固定的注意事项

发布于 2025/07/06 06:13

骨折后使用小夹板固定需注意观察肢体血运、保持固定松紧适度、避免沾水、定期复查及功能锻炼。小夹板固定是中医骨伤科常用外固定技术,适用于四肢闭合性骨折的早期制动。

固定后24小时内需密切观察患肢末梢颜色、温度、感觉及运动功能。若出现皮肤苍白、青紫、麻木或疼痛加剧,提示可能压迫血管神经,须立即调整绷带松紧度。肢体肿胀高峰期在伤后3天左右,此时应每日检查绷带,以能容纳1指横向滑动为度。固定期间避免洗澡、游泳等沾水行为,可用保鲜膜包裹后擦浴。上肢骨折者需用三角巾悬吊,下肢骨折者拄拐时保持夹板不受力。

固定2周后需拍摄X线片复查对位情况,根据骨痂形成程度调整固定方案。拆除夹板前应循序渐进进行关节屈伸、肌肉等长收缩等康复训练,防止关节僵硬。儿童骨折愈合较快,一般3-4周可拆除,成人需4-6周。粉碎性骨折或伴有血管神经损伤者需配合石膏托加强固定,这类情况需延长复查间隔至3-4周。

饮食上应增加牛奶、鱼肉等高钙高蛋白食物,戒烟酒以促进骨愈合。拆除夹板后仍须保护患肢3个月,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再骨折。若固定期间出现持续性剧痛、夹板异味或皮肤破损,应立即就医处理。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