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糜烂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中医调理、内镜治疗等方式改善。慢性胃炎糜烂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胆汁反流、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上腹隐痛、饱胀感、恶心呕吐等症状。
1、调整饮食
减少辛辣刺激、油腻及过酸食物摄入,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软质食物,避免空腹饮用咖啡或浓茶。每日少量多餐,每餐七分饱,进食时充分咀嚼。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限制腌制食品和生冷食物,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B族的燕麦、南瓜等。
2、药物治疗
根除幽门螺杆菌需采用四联疗法,如阿莫西林胶囊联合克拉霉素片、胶体果胶铋胶囊及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黏膜保护剂可选择铝碳酸镁咀嚼片,抑酸治疗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药物需严格遵医嘱服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疗程。
3、中医调理
肝胃不和证可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脾胃湿热证适用黄连温胆汤,脾胃虚弱者选择香砂六君子汤。针灸取穴包括中脘、足三里、内关等,配合艾灸神阙穴。中药代茶饮推荐党参陈皮茶或麦冬石斛饮,需由中医师辨证施治。
4、内镜治疗
对于活动性出血病灶可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局部喷洒去甲肾上腺素盐水止血。大面积糜烂伴肠化生时,需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需禁食24小时,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定期复查胃镜评估愈合情况。
慢性胃炎糜烂患者应建立规律作息,保证每日7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和精神紧张。戒烟限酒,冬季注意腹部保暖,可每日顺时针按摩上腹部促进胃肠蠕动。建议每3个月复查胃镜,若出现黑便或呕血立即就医。适当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黏膜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