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管病可通过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控制危险因素等方式治疗,治疗需遵循早期干预、个体化方案、多学科协作三个原则。急性脑血管病通常由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等因素引起,表现为突发偏瘫、言语障碍、意识模糊等症状。
1、溶栓治疗
发病4.5小时内可静脉注射阿替普酶注射液进行溶栓,溶解血栓恢复血流。适用于缺血性脑卒中,需排除出血倾向后使用。溶栓后需监测出血并发症,常见症状为牙龈出血、皮下瘀斑。溶栓后24小时内禁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钠片。
2、抗血小板治疗
未溶栓患者发病后24小时内可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扩大。需注意胃肠道反应,可联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保护胃黏膜。氯吡格雷片适用于非心源性栓塞患者,与阿司匹林联用需警惕出血风险。
3、控制危险因素
急性期需静脉滴注乌拉地尔注射液控制高血压,维持血压在安全范围。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稳定动脉斑块,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肌酸激酶。糖尿病患者需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避免使用格列本脲片等磺脲类药物。
急性期过后需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锻炼、吞咽训练和语言康复。每日监测血压血糖,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定期复查颈动脉超声和头颅CT,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出现头痛呕吐或肢体无力加重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