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铅中毒的危害主要有神经系统损害、血液系统异常、生长发育迟缓和肾脏功能损伤。铅中毒可能由环境污染、含铅玩具接触、劣质涂料吸入、传统偏方使用或母体铅暴露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贫血、身高体重偏低及尿蛋白增高等症状。
1、神经系统损害
铅可通过血脑屏障蓄积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干扰神经递质合成与髓鞘形成。临床常见认知功能下降、多动冲动等行为异常,严重时可致不可逆脑损伤。需立即脱离铅暴露环境,医生可能使用依地酸钙钠注射液等驱铅药物,配合认知行为训练改善症状。
2、血液系统异常
铅会阻碍血红蛋白合成酶活性,导致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患儿可能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及免疫力下降。治疗需补充铁剂如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同时使用二巯丁二酸胶囊促进铅排泄,定期监测血铅与铁代谢指标。
3、生长发育迟缓
铅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并干扰生长激素分泌,造成身高体重低于同龄标准。典型表现为骨龄延迟、牙齿发育异常。除驱铅治疗外,需进行营养评估,补充维生素D滴剂及钙剂,必要时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干预。
4、肾脏功能损伤
长期铅暴露可损伤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早期表现为氨基酸尿、糖尿,后期可能进展为慢性肾病。治疗需严格限制铅摄入,使用青霉胺片等药物,配合低蛋白饮食,每3个月监测尿微量白蛋白与肾功能。
家长应定期筛查儿童血铅水平,避免使用彩釉餐具与含铅玩具,保证膳食钙铁锌充足摄入。居住老旧房屋需检测墙面涂料铅含量,出现异常神经行为或发育滞后应及时就医。医疗机构对血铅超过50μg/L的患儿需启动驱铅治疗,并开展环境铅源排查与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