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骨折后可能出现的后遗症主要有创伤性关节炎、踝关节僵硬、慢性疼痛、踝关节不稳。脚踝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运动损伤等因素引起,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治疗。
1、创伤性关节炎
创伤性关节炎是脚踝骨折后常见的后遗症,多因骨折后关节面不平整或愈合不良导致。患者可能出现关节肿胀、活动受限、行走时加重等症状。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缓解症状,严重时需考虑关节镜清理术或踝关节融合术。康复期应避免剧烈运动,逐步进行关节功能锻炼。
2、踝关节僵硬
踝关节僵硬多因骨折后长期制动或康复锻炼不足引起,表现为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屈伸困难。早期可通过热敷、超声波治疗等物理疗法改善,配合踝泵运动、被动牵拉等康复训练。若保守治疗无效,可能需行关节松解术。患者应坚持每日进行踝关节各方向活动,防止粘连加重。
3、慢性疼痛
慢性疼痛可能与骨折愈合不良、软组织损伤或神经受压有关,表现为持续性隐痛或活动后疼痛加剧。治疗上可选用洛索洛芬钠片、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等镇痛药物,结合冲击波治疗、针灸等辅助疗法。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穿戴护踝保护关节。
4、踝关节不稳
踝关节不稳常因韧带损伤未完全修复导致,表现为行走时关节松动感、易反复扭伤。轻度不稳可通过肌力训练、平衡练习改善,使用踝关节支具提供外部稳定。严重韧带松弛需考虑韧带重建手术。康复期间应加强腓骨肌群力量训练,避免穿高跟鞋或软底鞋。
脚踝骨折后应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情况,康复期保持适度活动但避免负重过早。饮食上增加富含钙质的牛奶、豆制品,补充维生素D促进骨愈合。出现持续肿胀、疼痛加重或关节变形时应及时就诊,避免后遗症加重影响生活质量。根据康复进度逐步增加行走距离,配合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帮助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