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过敏性紫癜的症状主要有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肾脏损害、其他系统症状。免疫性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多与感染、药物、食物过敏等因素有关。
1、皮肤紫癜
皮肤紫癜是免疫性过敏性紫癜最典型的症状,表现为双下肢对称分布的出血性皮疹,按压不褪色,可逐渐蔓延至臀部及上肢。皮疹初期为鲜红色斑丘疹,随后转为暗紫色,常成批出现,可能伴有轻微瘙痒或疼痛。皮肤紫癜通常与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免疫复合物沉积有关。急性期需避免剧烈运动,减少皮肤摩擦,可遵医嘱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维生素C片、芦丁片等药物辅助治疗。
2、关节肿痛
约半数患者会出现关节肿痛,多见于膝关节、踝关节等大关节,表现为关节周围肿胀、压痛及活动受限,通常不遗留关节畸形。关节症状可能与滑膜血管炎有关。发作期建议卧床休息,局部可冷敷缓解肿胀,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非甾体抗炎药。
3、腹痛
胃肠道症状多表现为阵发性脐周绞痛,可能伴有恶心、呕吐、便血等,严重者可出现肠套叠或肠穿孔。腹痛源于消化道黏膜下小血管炎导致的缺血和水肿。发作期需禁食或流质饮食,避免腹部按压,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蒙脱石散、消旋山莨菪碱片等药物对症治疗。
4、肾脏损害
部分患者会出现血尿、蛋白尿等肾脏损害表现,少数可进展为肾炎或肾病综合征。肾脏损害与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沉积相关。需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限制盐分摄入,可遵医嘱使用黄葵胶囊、百令胶囊、缬沙坦胶囊等保护肾功能药物。
5、其他系统症状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头痛、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或咯血、胸闷等呼吸系统表现,与相应器官的血管炎性病变有关。这类症状提示病情较重,需立即就医。治疗上需针对原发病进行免疫调节,必要时使用甲泼尼龙片、环磷酰胺片等免疫抑制剂。
免疫性过敏性紫癜患者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饮食宜清淡,避免可能致敏的海鲜、坚果等食物。注意观察皮肤紫癜变化及尿色、尿量,定期复查尿常规。关节肿痛时可抬高患肢,冷敷缓解肿胀。腹痛发作时暂禁食,症状缓解后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若出现持续腹痛、血尿、头痛等严重症状,需及时就医。恢复期适当锻炼增强体质,预防呼吸道感染,减少复发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