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间隔缺损的心脏听诊特点主要有胸骨左缘第三至第四肋间闻及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杂音向心前区广泛传导等。室间隔缺损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根据缺损大小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听诊表现可能有所不同。
1.胸骨左缘杂音
在胸骨左缘第三至第四肋间可闻及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呈喷射性,强度多为3-4级。杂音的产生是由于心室收缩期左向右分流导致血流通过缺损部位产生湍流。杂音性质多为吹风样或机器样,缺损越大杂音往往越响亮。部分小型缺损可能仅表现为柔和的收缩期杂音。
2.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
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明显增强甚至分裂,这是由于肺循环血流量增加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所致。随着病情进展,长期肺血流量增加可导致肺动脉高压,此时第二心音亢进更为显著。严重肺动脉高压时,第二心音可呈单一增强。
3.杂音传导广泛
室间隔缺损的杂音通常向心前区广泛传导,可传导至心尖部、胸骨右缘甚至背部。大型缺损的杂音传导范围更广,可能在整个心前区均可闻及。杂音传导方向与缺损位置有关,肌部缺损杂音多向心尖传导,膜周部缺损杂音多向胸骨右缘传导。
4.震颤
部分患者在胸骨左缘可触及收缩期震颤,这是由于高速血流通过缺损部位产生的震动传导至胸壁所致。震颤的出现通常提示缺损较大或分流量较多。震颤的强度与缺损大小和分流速度相关,缺损越大震颤越明显。
5.心尖区舒张期杂音
大型室间隔缺损患者在心尖区可能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这是由于左向右分流量大导致二尖瓣相对狭窄所致。这种杂音提示分流量较大,肺循环血流量明显增加。随着肺动脉压力升高,左向右分流量减少,此杂音可能减弱或消失。
室间隔缺损患者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保持规律作息,预防呼吸道感染。饮食上应保证营养均衡,适当控制钠盐摄入。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监测病情变化,出现心悸、气促等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婴幼儿患者家长需特别注意喂养方式和生长发育情况,遵医嘱定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