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血管瘤介入治疗方法有哪些

发布于 2025/07/07 08:36

脑动脉血管瘤介入治疗方法主要有弹簧圈栓塞术、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球囊辅助栓塞术和覆膜支架植入术。

1、弹簧圈栓塞术

弹簧圈栓塞术是通过微导管将柔软的金属弹簧圈送入动脉瘤内,促使血栓形成并阻断血流。该方法适用于窄颈动脉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术后可能出现头痛、发热等反应,需密切观察神经功能变化。

2、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是在动脉瘤颈部放置支架后填塞弹簧圈,适用于宽颈动脉瘤。支架可防止弹簧圈脱入载瘤动脉,但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术后需定期复查支架通畅情况。

3、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

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通过密网支架改变血流方向,促使动脉瘤内血栓形成。适用于巨大或复杂动脉瘤,具有无需填塞弹簧圈的优势。术后需持续抗血小板治疗6-12个月,期间禁止剧烈运动。

4、球囊辅助栓塞术

球囊辅助栓塞术采用临时球囊阻断载瘤动脉后填塞弹簧圈,适用于解剖复杂的动脉瘤。术中需监测脑血流,术后可能出现短暂性脑缺血,需卧床休息24-48小时。

5、覆膜支架植入术

覆膜支架植入术通过带膜支架完全隔绝动脉瘤,适用于梭形动脉瘤或载瘤动脉严重狭窄病例。术后需终身抗凝治疗,禁止进行核磁共振检查。需每半年复查支架形态及血流情况。

术后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控制血压在130/80mmHg以下,避免用力排便和剧烈咳嗽。每日进行30分钟散步等温和运动,戒烟限酒。定期复查脑血管造影,如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或肢体无力需立即就医。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度,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血压波动。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