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厌食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营造舒适就餐环境、规律作息、心理疏导、适度运动等方式护理。厌食可能与胃肠功能紊乱、精神压力、营养缺乏、内分泌失调、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
1、调整饮食结构
选择易消化且营养密度高的食物,如小米粥、蒸蛋羹、西蓝花泥等,少量多餐避免胃肠负担。避免油腻辛辣刺激食物温度适宜,可搭配山楂、陈皮等开胃食材。存在贫血或维生素缺乏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或复合维生素片。
2、营造就餐环境
保持餐厅光线柔和无强烈异味,餐具选用明快色彩。就餐时避免批评或催促,可播放轻松音乐缓解紧张情绪。儿童厌食时家长需以身作则规律进餐,通过趣味摆盘增加食欲。
3、规律作息
固定每日三餐时间,餐前1小时避免零食。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影响胃肠节律。晨起空腹饮用温水刺激胃肠蠕动,餐后30分钟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
4、心理疏导
神经性厌食需识别焦虑、抑郁等情绪诱因,通过正念训练或心理咨询缓解压力。家长对儿童挑食行为不宜过度关注,可通过游戏化饮食引导。严重躯体形象障碍需及时转诊心理科。
5、适度运动
每日进行30分钟快走、瑜伽等中低强度运动,促进新陈代谢增加饥饿感。运动后及时补充电解质与碳水化合物,避免空腹运动引发低血糖。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需遵医嘱制定运动方案。
长期厌食伴随体重骤降、呕吐或腹痛时需排查胃炎、甲状腺功能亢进、肿瘤等器质性疾病。日常记录饮食与症状变化,避免自行使用促消化药物。儿童及老年人出现持续拒食应尽早就医评估营养状态,必要时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