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可通过保湿护理、避免刺激、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湿疹通常由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过敏原刺激、免疫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
1、保湿护理
湿疹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容易出现干燥、脱屑等症状。日常可使用含有神经酰胺、尿素等成分的保湿霜,帮助修复皮肤屏障。建议在洗澡后3分钟内涂抹保湿产品,锁住水分。避免使用含有香精、酒精等刺激性成分的护肤品。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之间有助于缓解皮肤干燥。
2、避免刺激
湿疹患者应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或刺激的物质。常见刺激物包括羊毛织物、化纤衣物、洗涤剂、花粉等。建议选择纯棉透气衣物,使用温和无香料的洗涤产品。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控制在37℃以下,时间不超过10分钟。避免过度搔抓患处,以免加重皮肤损伤。
3、药物治疗
中重度湿疹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常用外用药物包括氢化可的松乳膏、他克莫司软膏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及吡美莫司乳膏等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对于继发感染的情况,医生可能会开具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药膏。严重者可考虑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片缓解瘙痒症状。
湿疹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精神紧张。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E的食物,如胡萝卜、坚果等,有助于皮肤健康。避免食用可能诱发过敏的海鲜、辛辣食物。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减少皮肤摩擦。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定期更换床单被罩。如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皮肤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