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急性发作时可通过抬高患肢、局部冷敷、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或糖皮质激素等方式缓解疼痛。痛风通常由高尿酸血症、关节尿酸盐结晶沉积、饮食不当、受凉或外伤等因素诱发,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1、抬高患肢
急性期将疼痛关节垫高30度左右,利用重力减轻局部充血肿胀。避免关节受压或负重活动,建议卧床休息24-48小时。下肢痛风可平躺时用枕头垫高足部,上肢痛风可用三角巾悬吊前臂。持续抬高有助于促进静脉回流,缓解关节腔内压力。
2、局部冷敷
用毛巾包裹冰袋敷于疼痛关节,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低温能收缩血管减少炎性渗出,降低神经敏感度。注意避免冻伤皮肤,糖尿病或周围神经病变者慎用。冷敷适用于发作初期48小时内,可配合硼酸溶液湿敷增强消炎效果。
3、非甾体抗炎药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或洛索洛芬钠片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快速缓解肿痛。需在餐后服用以减少胃肠刺激,消化道溃疡者禁用。此类药物不宜长期使用,症状缓解后应逐步减量,避免与抗凝药联用增加出血风险。
4、秋水仙碱
秋水仙碱片通过干扰白细胞趋化作用减轻炎症,适用于发作12小时内使用。可能出现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服药期间监测血常规,避免与克拉霉素等药物联用。该药不能预防痛风发作,仅作为急性期对症治疗。
5、糖皮质激素
泼尼松片或地塞米松注射液适用于多关节发作或药物禁忌者。短期使用可迅速抑制免疫反应,但可能引起血糖升高、失眠等副作用。关节腔注射需严格无菌操作,糖尿病患者慎用。激素治疗不超过7天,需配合降尿酸药物防止复发。
痛风缓解期需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促进尿酸排泄,限制动物内脏、海鲜等高嘌呤食物摄入。肥胖者应逐步减重,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关节损伤。长期服用别嘌醇片或非布司他片控制血尿酸水平,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发作频繁者可考虑使用苯溴马隆片促进尿酸排泄,但肾结石患者禁用。建议穿戴宽松鞋袜保护关节,天气变化时注意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