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心脏病需通过严密监测、药物管理、生活方式调整、心理支持和应急准备等方式护理。妊娠合并心脏病可能与先天性心脏缺陷、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心悸、水肿等症状。
1、严密监测
定期产检和心脏功能评估是妊娠合并心脏病护理的核心。孕妇需按时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监测心脏负荷变化。出现心率异常或血氧饱和度下降时,应及时联系医生调整管理方案。胎心监护需与心脏监测同步进行,评估胎儿宫内状况。
2、药物管理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妊娠安全的心脏药物,如地高辛片改善心功能,拉贝洛尔片控制血压。禁止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部分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钠片需在孕中期后替换为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用药期间需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如头晕或出血倾向应及时就医。
3、生活方式调整
每日钠盐摄入控制在3克以内,采用少量多餐模式减轻胃肠负担。保持每日8小时睡眠,午间休息30分钟,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运动时心率不宜超过静息心率30次/分。室内温度维持在22-24℃,防止寒冷刺激诱发血管痉挛。
4、心理支持
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家属应协助记录情绪波动周期。可通过正念呼吸训练缓解压力,避免观看刺激性影视内容。参加孕妇心理互助小组,与同类病例交流经验。严重焦虑时可咨询心理医生,禁用未经评估的抗焦虑药物。
5、应急准备
家中常备便携式氧气袋和硝酸甘油片,家属需掌握心肺复苏技能。出现端坐呼吸、咯粉红色泡沫痰等急性心衰征兆时,立即采取半卧位并呼叫急救。提前与产科、心内科医生确定分娩预案,选择具备心脏急救条件的医院待产。
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需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卧室配备血压计和血氧仪每日早晚监测。饮食选择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如鱼肉、蒸蛋,避免腌制食品和浓茶。根据心功能分级制定个体化活动计划,心功能Ⅲ级以上者以卧床为主。分娩后需继续心功能监测6-8周,母乳喂养需根据药物安全性评估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