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适度运动、预防跌倒等方式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通常由年龄增长、雌激素水平下降、钙摄入不足、维生素D缺乏、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增加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摄入有助于改善骨质疏松。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等食物含有丰富的钙质,鱼类、蛋黄等食物富含维生素D。避免过量摄入咖啡因和酒精,这些物质可能影响钙的吸收和骨骼健康。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蛋白质和矿物质,有助于维持骨骼强度。
2、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钙剂和维生素D是治疗骨质疏松的基础药物。碳酸钙片、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钙剂可补充体内钙质不足。维生素D3软胶囊、阿法骨化醇软胶囊等药物有助于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过量导致不良反应。
3、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
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等双膦酸盐类药物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量流失。雷洛昔芬片等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适用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治疗。特立帕肽注射液等促骨形成药物可刺激新骨生成。这些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定期监测疗效和不良反应。
4、适度运动
规律进行负重运动如步行、慢跑、跳舞等有助于刺激骨形成,增加骨密度。抗阻训练如举重、弹力带练习可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平衡能力。水中运动对关节负担较小,适合骨质疏松较严重者。运动应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或高风险动作,防止骨折发生。
5、预防跌倒
改善居家环境如增加照明、清除障碍物、安装扶手等可降低跌倒风险。穿着防滑鞋,使用助行器辅助行走有助于保持平衡。定期检查视力,及时治疗影响平衡的疾病如眩晕、低血压等。避免使用可能引起头晕的药物,必要时可佩戴髋部保护器预防骨折。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需要长期综合管理,除规范治疗外,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评估疗效。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控制体重过低。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出现吞咽困难、颌骨坏死等异常应及时就医。天气寒冷时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卧床导致骨量进一步流失。通过科学治疗和日常护理,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