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疫苗一般是指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建议6月龄至5岁儿童接种。接种该疫苗需注意接种禁忌、接种时间、接种后观察、不良反应处理、日常护理等事项。
1、接种禁忌
对疫苗成分过敏或既往接种同类疫苗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的儿童禁止接种。发热、急性疾病期、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应暂缓接种,待病情稳定后补种。免疫缺陷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儿童需经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接种。
2、接种时间
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建议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前完成接种,我国南方地区以4-7月为高发期,北方地区5-8月发病率较高。早产儿应按实际月龄接种,无需按矫正月龄计算。
3、接种后观察
接种后需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观察是否出现急性过敏反应。家长应注意检查接种部位有无红肿硬结,监测体温变化。部分儿童可能出现低热或局部疼痛,通常1-2天可自行缓解。
4、不良反应处理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接种部位红肿(直径小于15毫米)、低热(体温低于38.5℃)、食欲减退等。可采取冷敷处理局部反应,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出现持续高热、皮疹扩散等严重反应需及时就医。
5、日常护理
接种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饮食宜清淡,可适量增加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猕猴桃、橙子等。家长需继续做好手卫生管理,因该疫苗仅预防EV71病毒,仍需防范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感染。
接种后建议家长记录疫苗批号及接种日期,完成全程免疫可获得持续保护。即使接种疫苗,在流行季节仍要避免带儿童去人群密集场所,注意玩具餐具消毒。若接触手足口病患者,可咨询医生是否需要加强防护措施。该疫苗不能替代常规卫生习惯培养,家长需持续教导儿童正确洗手方法,出现口腔疱疹或肢体皮疹应及时就医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