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巴喉咙处有个疙瘩疼可能与淋巴结炎、扁桃体炎、甲状腺炎、皮脂腺囊肿或颌下腺炎等原因有关,可通过抗感染治疗、局部热敷、手术切除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淋巴结炎
下巴与喉咙交界处的疼痛性疙瘩常见于颌下淋巴结炎,多由口腔、咽喉部细菌感染引起。患者可触及黄豆至蚕豆大小的活动性肿块,伴压痛。医生可能建议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胶囊等抗生素,配合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急性期需避免挤压肿块,保持口腔清洁。
2、扁桃体炎
化脓性扁桃体炎可能引发下颌角区域放射性疼痛,触摸时可能误认为皮下肿块。典型表现包括咽痛加剧、吞咽困难,可能伴有发热。治疗需使用青霉素V钾片或头孢呋辛酯片控制感染,咽部可喷涂西瓜霜喷剂。反复发作者需评估是否需扁桃体切除术。
3、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可能导致甲状腺区域肿胀疼痛,疼痛可放射至下颌。触诊可发现甲状腺质地变硬,可能伴甲亢症状如心慌、手抖。治疗常用泼尼松片减轻炎症,配合普萘洛尔片缓解心悸。需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避免摄入高碘食物。
4、皮脂腺囊肿
下巴皮肤皮脂腺堵塞形成的囊肿继发感染时,会出现红肿热痛。囊肿直径多在1-3厘米,可能挤出豆腐渣样分泌物。轻度感染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形成脓肿需切开引流。日常需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刺激。
5、颌下腺炎
颌下腺导管阻塞或细菌感染可导致腺体肿大疼痛,进食时症状加重。触诊可及杏仁大小的硬结,导管口可能有脓性分泌物。治疗需口服头孢丙烯分散片抗感染,配合热敷促进唾液分泌。反复发作需进行颌下腺造影检查排除结石。
出现下巴喉咙处疼痛性肿块时,应避免自行挤压或热敷,记录肿块大小变化与伴随症状。饮食宜选择温凉流质食物,减少辛辣刺激。若肿块持续增大超过两周、伴随发热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就诊耳鼻喉科或普外科。夜间睡眠时可垫高枕头减轻局部充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