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掉了一小块有缺口可能由龋齿、牙齿外伤、牙釉质发育不全、磨牙症、酸蚀症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牙、牙冠修复、脱敏治疗、咬合调整、生活习惯改善等方式治疗。
1、龋齿
龋齿是牙齿硬组织被细菌腐蚀形成的缺损,早期表现为白垩色斑块,进展后出现龋洞。当龋坏接近牙髓时可能引发冷热刺激痛。治疗需清除腐质后使用玻璃离子水门汀或复合树脂充填,中深度龋坏需配合氢氧化钙垫底。日常应使用含氟牙膏并减少高糖饮食。
2、牙齿外伤
咬硬物或撞击可能导致牙体折裂,常见前牙切缘缺损。微小缺损可用流动树脂修复,较大缺损需全瓷贴面修复。若伴有牙髓暴露需先进行根管治疗。运动时佩戴防护牙托可预防外伤,缺损后48小时内避免进食过冷过热食物。
3、牙釉质发育不全
胚胎期釉质形成障碍会导致牙面出现沟纹或片状剥落,牙齿易发生崩解。轻症可用渗透树脂封闭微裂纹,严重缺损需全冠修复。建议使用软毛牙刷配合再矿化凝胶,避免饮用碳酸饮料。儿童期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有助于釉质发育。
4、磨牙症
夜间紧咬牙或磨牙会造成牙齿楔状缺损,多发生在牙颈部。需定制咬合垫保护牙齿,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缺损需用纳米树脂进行V类洞充填,严重者需进行咬合重建。白天有意识保持牙齿分离可减轻症状,睡前热敷咀嚼肌有帮助。
5、酸蚀症
长期接触酸性物质会导致牙体溶解,常见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或长期饮用酸性饮料者。缺损边缘呈贝壳状,需用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修复。建议餐后漱口中和酸性环境,使用抗酸牙膏。胃酸反流者需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控制胃酸。
牙齿缺损后应及时修复防止进一步崩裂,避免用患牙咬硬物。每日使用含氟漱口水增强牙体抗酸能力,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修复后出现自发痛或咬合不适需复诊,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能延长修复体使用寿命。夜间磨牙者可在睡前进行放松训练缓解肌肉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