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可通过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方式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通常由长期吸烟、职业化学物质接触、慢性膀胱炎症、基因突变、盆腔放射史等原因引起。
1、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适用于肿瘤局限在膀胱黏膜或浅肌层的早期患者。手术通过尿道插入电切镜,直接切除可见肿瘤组织。该方式创伤小且能保留膀胱功能,但术后需配合膀胱灌注化疗降低复发概率。常见并发症包括出血、膀胱穿孔,需定期进行膀胱镜复查。
2、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主要治疗手段,适用于肿瘤侵犯深肌层或多发病灶。手术需完整切除膀胱及周围淋巴结,男性可能需切除前列腺,女性可能需切除子宫附件。术后需进行尿流改道手术重建排尿系统,可选择回肠代膀胱或腹壁造口。术后可能出现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3、化疗
化疗常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用于术前新辅助治疗或术后辅助治疗。新辅助化疗可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成功率,辅助化疗能杀灭残留癌细胞降低转移风险。化疗药物过敏或肾功能不全患者可选用甲氨蝶呤联合长春花碱方案。化疗常见副作用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需密切监测血常规。
4、放疗
放疗适用于无法耐受手术或希望保留膀胱功能的患者。常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精准照射肿瘤区域,总剂量需达到60-65Gy。放疗可能引起放射性膀胱炎导致尿频、血尿,后期可能出现膀胱纤维化。同步放化疗可提高疗效,常用药物为顺铂或氟尿嘧啶。
5、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主要使用PD-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适用于晚期或转移性膀胱癌的二线治疗。通过激活T细胞免疫功能攻击肿瘤细胞,客观缓解率较高但可能引发免疫相关性肺炎、结肠炎等不良反应。治疗前需检测PD-L1表达水平,治疗期间需定期评估甲状腺功能。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需戒烟并避免接触芳香胺类化学物质,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稀释尿液。饮食应增加西蓝花、番茄等富含抗氧化物质的蔬菜水果,限制红肉及腌制食品摄入。定期进行膀胱镜、CT等复查监测复发,出现无痛性血尿或排尿困难需及时就诊。根据体力状况进行散步、太极拳等适度运动,保持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