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痛经通常需要做妇科检查、超声检查、激素水平检测、宫腔镜检查、腹腔镜检查等检查。痛经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等疾病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妇科检查
妇科检查是痛经的基础检查项目,医生通过触诊和视诊观察外阴、阴道、宫颈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炎症、畸形等病变。对于原发性痛经,妇科检查通常无异常发现;继发性痛经可能触及子宫压痛、附件区包块等体征。检查前应避开月经期,检查后保持会阴清洁。
2、超声检查
经阴道或经腹超声能清晰显示子宫形态、内膜厚度及附件区情况,对诊断子宫腺肌病、卵巢巧克力囊肿等器质性疾病具有重要价值。超声检查无创无痛,可重复进行,建议在月经干净后3-7天检查以获得更准确结果。发现子宫肌层回声不均、卵巢囊肿等异常时需进一步检查。
3、激素水平检测
通过抽血检测雌二醇、孕酮、促卵泡激素等激素水平,可评估卵巢功能及排卵情况。内分泌紊乱如黄体功能不足、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均可导致痛经加重。检查需在月经特定时期进行,如基础性激素应在月经第2-5天检测。结果异常可能需配合药物治疗如地屈孕酮片、戊酸雌二醇片等。
4、宫腔镜检查
宫腔镜能直接观察宫腔形态及内膜病变,对诊断黏膜下肌瘤、宫腔粘连、子宫内膜息肉等疾病具有确诊价值。检查可能引起轻度不适,需在月经干净后1周内进行。发现宫腔异常者可同步行诊刮术或病灶切除术,术后需预防感染并定期复查。
5、腹腔镜检查
腹腔镜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金标准,可直观查看盆腔内异位病灶分布范围及严重程度。检查需全身麻醉并在腹部作小切口,适用于超声检查异常但诊断不明者。确诊后可同期行异位病灶电灼或切除术,术后需配合药物治疗如醋酸亮丙瑞林微球、孕三烯酮胶囊等预防复发。
痛经女性日常应注意腹部保暖,避免生冷饮食,经期可适量饮用姜茶缓解症状。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严重痛经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酮洛芬肠溶胶囊等止痛药物。若痛经进行性加重或伴随月经量改变,应及时复查排除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