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患儿左侧阴囊包块可能由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睾丸扭转、隐睾或睾丸肿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体格检查、超声检查、手术探查等方式明确诊断并治疗。
1、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阴囊包块的常见原因,可能与先天性鞘状突未闭合有关。患儿哭闹或站立时包块增大,平卧时可能缩小或消失。体格检查可触及柔软包块,咳嗽时有冲击感。治疗需手术高位结扎疝囊,常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术后避免剧烈活动,防止复发。
2、鞘膜积液
鞘膜积液表现为阴囊无痛性肿大,透光试验阳性。可能与鞘状突闭合不全导致腹腔液体流入有关。少量积液可能自行吸收,大量或持续存在的积液需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术后保持伤口干燥,定期复查超声观察恢复情况。
3、睾丸扭转
睾丸扭转是泌尿外科急症,表现为突发阴囊剧痛、肿胀,患侧睾丸位置上抬。多因睾丸系膜过长导致精索扭转,需在6小时内手术复位固定。延误治疗可能导致睾丸坏死,需行睾丸切除术。术后需定期复查睾丸血流情况。
4、隐睾
隐睾患儿可能触及腹股沟区包块,为未降入阴囊的睾丸。可能与激素不足或解剖异常有关。2岁前可尝试激素治疗,无效者需行睾丸固定术将睾丸引入阴囊并固定。术后需监测睾丸发育情况,警惕恶变风险。
5、睾丸肿瘤
儿童睾丸肿瘤多为卵黄囊瘤等恶性生殖细胞肿瘤,表现为无痛性实性包块,质地坚硬。需通过肿瘤标志物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确诊。治疗以根治性睾丸切除术为主,必要时联合化疗。术后需长期随访,监测复发和转移。
家长发现患儿阴囊包块应及时就医,避免挤压或热敷包块。术前保持患儿情绪稳定,避免哭闹增加腹压。术后遵医嘱护理伤口,定期复查超声。日常注意观察包块变化,记录出现时间和伴随症状。保证营养均衡,适当补充优质蛋白促进恢复。避免剧烈运动,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