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体重不增或下降、皮下脂肪减少、身高增长迟缓、精神萎靡、免疫力下降等。营养不良通常由喂养不当、消化吸收障碍、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需及时干预。
1、体重不增或下降
体重增长停滞或减轻是营养不良最早出现的表现。婴幼儿每月体重增长不足标准值的50%,或出现持续性体重下降。可能与母乳不足、辅食添加不合理、喂养次数过少等因素有关。家长需定期监测生长曲线,调整喂养方案。
2、皮下脂肪减少
患儿腹部、躯干、四肢的皮下脂肪层变薄,皮肤松弛出现褶皱。严重时面颊脂肪垫消失呈"老人貌",肋骨和脊柱明显凸起。这种表现常见于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需逐步增加优质蛋白和热量摄入。
3、身高增长迟缓
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骨骼生长受限,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正常值。可能伴随囟门闭合延迟、出牙晚等发育滞后表现。与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素缺乏有关,需进行营养评估和生长激素检查。
4、精神萎靡
患儿常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活动减少,严重时出现嗜睡或烦躁不安。可能与缺铁性贫血、B族维生素缺乏导致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有关。家长需观察其精神状态变化,及时补充造血营养素。
5、免疫力下降
营养不良儿童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疾病,伤口愈合缓慢。因免疫球蛋白合成减少、淋巴细胞功能受损所致。需注意预防感染,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A、锌等免疫相关营养素。
家长应建立科学喂养习惯,保证膳食多样化,定期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对于存在慢性腹泻、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儿,需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营养方案。重度营养不良需住院治疗,通过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纠正代谢紊乱,同时治疗原发疾病。日常可适当补充儿童专用营养包,但须避免强迫进食造成心理抵触。